今年以來,陜西省府谷縣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陜西高院“1281”工作思路和榆林中院“1365”執行權運行新模式,積極探索“執源治理”新路徑,創新構建“執前督促+和解”新機制,有力激活解紛“源動力”,在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兌現的前提下,跑出執行“加速度”,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前端發力?按下執前調解“前置鍵”
“感謝法院,你們這個執前調解太棒了,不僅快速高效地解決了這起已歷時一年多的案子,還幫我們省了一筆執行費,真是太好了!”近日,在成功調解該起金額高達1300萬元的保證合同糾紛案后,申請執行人向府谷法院執前和解工作室工作人員連連表示感謝。
今年年初,府谷縣人民法院結合轄區實際,深入分析梳理執行案件類型及復雜案情,經府谷法院黨組專題研究,探索建立了“執前督促+和解”新機制。即引入執行立案前調解機制,建立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從源頭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和即時履行,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
與此同時,府谷法院設立執前督促窗口,成立執前和解工作室,引導符合條件的民事、刑事執行案件登記立案前由執行和解工作室介入,對于進入執前督促履行及和解履行的案件,采取“一個工作室、一名員額法官、一名執行員、一名書記員和一名律師”的“五個一”團隊模式,綜合運用風險提示、通過釋法析理、厘清權利義務、告誡法律后果等方式,全力推進案件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和實質化解,切實為執行“減負”。
“謝謝你們,所有人的錢都到賬了。我們的生活需要得到了解決,你們可以結案了?!?月25日,府谷縣人民法院執前和解工作室一次性執行完畢了朱某某等申請執行人的19起涉勞動爭議案件,執行標的額共計17萬余元,既減輕了農民工訴累,又有效維護了農民工合法權益,真正實現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小案。
據統計,自“執前督促+和解”機制運行以來,府谷縣人民法院已成功督促和解案件64件,其中經督促自動履行完畢34件,達成和解21件,撤回申請9件,兌現金額達3900多萬元,從源頭上減少了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實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的轉變。
健全機制?激活提質增效“源動力”
“開展執源治理,不僅是把案子辦結,更重要的是把事情辦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备确ㄔ狐h組書記、院長白海濤介紹,傳統的執行案件需要通過審查、立案、登記、分流、查控、送達等多個步驟才能到執行法官手中,而這一過程不僅耗時長,能否履行完畢也無法保障。但在“執前督促+和解”機制中,其管理架構、操作流程、適用范圍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等問題清晰明確,能讓當事人以更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實現其權益,也實現了“讓當事人一件事一次性實質解決”的目標。
前不久,在一起小額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欠付申請人工資9000元,為了讓申請執行人更快領到工資款,府谷法院通過執行前督促程序,與被執行人取得聯系后耐心勸說,督促其主動履行,并告知不履行將面臨的法律后果。最終,被執行人認識到強制執行的嚴重性后,當天主動將全部款項履行完畢。
“通過對被執行人的正向激勵,促進被執行人思想從‘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轉變,真正壓縮執行周期,也更加貼近當事人的心理感受,增強了當事人的認同感,真正做到快履行、少強制、低成本、省時間?!卑缀a充道。
執源治理,是提升司法服務水平、從源頭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法院“新答卷”。接下來,府谷縣人民法院將持續推進“執前督促+和解”創新改革,建立健全執行通知前置機制,將執行通知書內容提前嵌入民事生效法律文書主文,提醒督促債務人及時履行;加強與政府部門協作,建立“執行+網格”工作機制,將網格員等社會力量納入到案件的執前調解和督促履行工作,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在進入執行程序前提前介入擬恢復的終結、終本案件,督促當事人自動履行或達成履行和解協議,減少衍生訴訟案件的發生;在法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增加“執行管家”模塊,創設“執前督促”小程序,通過網上“執前督促窗口”更便捷、更高效完成工作,全方位筑牢矛盾糾紛源頭預防防線,努力實現“減少訴累、提高效率、法官減負、群眾受益”的目標。